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贞观国祚 > 第一百八十四 狂妄与无知

  早期的儒家相比个人勇武,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思想,在还没有完整逻辑思考能力的时代,这种看似单一的学说,非常受上位者的欢迎,因为这能极大的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。

  仁义为先,各守职位,不可逾越,然而事实上统治者奉行的却是外儒内法。

  在萧冉看来,是因为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个个都很彪悍,不但要与人争,还要与天斗,更要与野兽争,环境的因素造就了他们的凶悍与好斗,因此正好需要儒家思想来进行约束。

  然,不识字,不通教化的人依然占了很大比例,他们依然彪悍,而识字懂礼的那一小嘬人,因为更加注重个人思想上的修养,逐渐变得羸弱起来,于是儒家学说又加入了六艺,孔老夫子希望天下儒者都能和他一样,不但晓文,也能够通武,在不断吸收和完善的过程中,才有了现今的儒家独大的局面。

  而现在李二就正在斥责自己的儿子,说他不通六艺,不似君子。

  这次李泰在月试中,骑射一项位列所有学子中倒数第一,这可把李二气坏了,文史没拿到第一也就算了,居然骑射垫底,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李二情何以堪,李泰已经站在凉风中被骂了整整半个时辰了,看见自己路过,还使劲眨着眼向萧冉求助。

  这可不能去触霉头,保不齐李二就会把枪口对准自己,说自己没尽到为人之师的责任。

  正想脚底下抹油开溜,却先一步被李二发现了。

  “给朕过来!”

  萧冉脸一抽,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去,等待李二的诘难。

  “这次月试是否公平?不会因为青雀是皇子就苛待吧?将杨政道与青雀的试卷拿来朕看看!”

  倒是没想到李二居然会有这么无耻的想法,首先就认为是自己从中作梗,天地良心,这批改阅卷的根本就不是自己,都是于老夫子一手包办的,有本事你找他去。

  “陛下,青雀之慧既不在文史,也不在骑射,这次月试不过只是初窥门径的开始,将来还有更多的学问需要他去学习,所以,微臣认为,能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,陛下您说呢?”

  萧冉不得不开始为李泰说起了好话,现在帮他就是帮自己,还指望这小胖子将他老爹哄开心呢,这一上来就发难,谁顶得住?后面还怎么提要求?

  李二狐疑的看了看萧冉,又看了看一脸附和的李泰,有些拿捏不定的问道:

  “当真?不通文史何以知事?将来如何管理封地?”

  萧冉心里笑开了花,李二在外面或许是睥睨寰宇的无上帝王,可在自家儿子面前却像是一个谆谆劝学的老父亲。

  “陛下,在微臣看来,文史除了让后人明白王朝更替之外,几乎毫无作用,比如这次郑氏献上的孤本《尚书·禹贡》中记载了一个叫华阳国的地方,里面说唯有天汉,鉴亦有光。实司群望,表我华阳……”

  不等萧冉说完,李二点点说道:

  “此地朕知道,就在梁州附近。”

  萧冉点点头,看来李二对大唐各道州的确是了如指掌,对这几百年前一区区弹丸之国也了然于心,也是,皇帝么,可能最大的爱好就是翻着地图看看自己的天下。

  “陛下所言极是,这华阳国地处蜀中腹地,所辖范围比之终南县大不了多少,就这么一个小国家,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,如今我大唐幅员辽阔,从东到西万里之遥,人口更是百万户不止,若按照这些史书上的经验来治理,只怕覆灭也只在顷刻间。”

  李二听罢哈哈大笑,萧冉的话给了他极大的成就感,别的不说,就这片江山有一大半都是他亲自带兵打下来的,胸中顿时傲气丛生:

  “此话也在理,那么依你看,这文史一道就不必刻意深究了?”

  萧冉笑道:

  “当故事看看也不错,陛下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啊…”

  “好诗。”李二眼前一亮,这句诗正好讲到李二心里去了,其实他自己心中对那些前人警言就有些不以为然,认为今时不可同日而语,正想夸赞两句再问问前一句诗是什么,不料旁边突然冒出一个声音:

  “萧侯好大的口气,照萧侯这么说,以后都没有修史的必要了?”

  谁啊?萧冉十分不爽,眼看着李二龙颜大悦就准备提要求了,忽然冒出一个搅局的家伙,实在可恨!